第一生活网

拿来主义解析(拿来主义解析)

谢仪国
导读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拿来主义解析,拿来主义解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拿来主义的赏析嬉笑怒骂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拿来主义解析,拿来主义解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拿来主义的赏析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一篇典范之作。

2、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3、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4、 (一)形象描绘。

5、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一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6、“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

7、“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8、“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

9、“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10、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11、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12、文章在阐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说“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泠炙做奖赏”,“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13、“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14、“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15、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16、文章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时这样写道:“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17、”“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18、“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围不合;“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19、 (二)妙用反语。

20、文章列举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三种表现之后,有这样一句议论,“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1、”“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22、“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23、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作者又写道:“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24、”这句话也是反语讽刺。

25、“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

26、“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与之相对的是作者倡导“拿来主义”的主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27、“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

28、“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29、 三)巧用比喻。

30、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31、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专著也难以穷尽其旨。

32、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比作是“废物”。

33、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34、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5、“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高贵典雅的内容,要“拿来”而且“使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36、三类比喻把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阐述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

37、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外,文章局部许多地方也广泛使用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8、说“闭关主义”的危害时,作者这样写:“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39、”“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

40、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作者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这样评述尼采:“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41、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42、”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43、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

44、 (四)词语错位。

45、“挂”和“过去”互相抵牾,本来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

46、但鲁迅先生把“过去”嫁接在“挂”上,讽刺“送去主义”者招摇过市、无处不“挂”的丑陋,幽默感扑面而来。

47、“拿来主义”是鲁迅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独创的新鲜而奇特的概念,“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

48、“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排外”,不说“卖国”,而说“闭关”、“送去”,挖苦嘲讽的意味很强。

49、说帝国主义的“奖赏”,鲁迅提醒人们要区分三个概念:“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50、”特定的语境赋予“抛来”、“抛给”、“送来”三个词不同的感情色彩。

51、“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给予,施受双方应是平等的,公正的。

52、“抛给”不但画出了洋主子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且画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希望得到主人“赏赐”时那种奴颜婢膝的丑态。

53、施受双方是不公正、不平等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侮辱性质。

54、明明是“抛给”,偏偏说“送来”,错位倒置,辛辣地嘲讽了帝国主义的伪善和阴险,奴才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5、 《拿来主义》的哲学思想赏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 ,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针贬时弊 ,讥讽世俗 ,发人深省 ; 文风犀利 ,文笔泼辣 ,是一把难得的投枪和匕首 ! 它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人们早已作过深入的探究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56、本人试从哲学的角度对《拿来主义》一文作一点赏析 , 欲以己之一砖引出大家之玉。

57、《拿来主义》开门见山 , 从 "闭关主义 " 直达 " 送去主义 ", 然后直接过渡到 " 拿来 " 主义 ! 切入主题简明 , 流畅。

58、这里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 处理中外关系时 , 既不可闭关自守 ,与世隔绝 ;也不可只 " 抛来 " 而不 " 送去 ", 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一只 " 送去 " 而不 " 拿来 " 。

59、 真可谓开门见哲理 !接着 , 作者连举五例 , 来论证如何 " 拿来 " 。

60、 例一 :" 一个穷青年 "" 得了一所大宅子 " 。

61、作者主张 " 拿来 "! 并辛辣讽刺了三种人 :"孱头 " 怕污染而 " 徘徊不敢走进门 ";" 昏蛋 " 则 " 放 一把火烧光 " 以示 " 清白 ";" 废物 " 又 " 接受一 切 ","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 大吸剩下的鸦片 "。

62、从哲学上看 ," 辱头 " 因为分不清事物的性质导致矛盾的心境而没有大胆地 " 拿来 ":" 昏蛋 " 是否定一切 !" 废物 " 却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 ! 可见 , 作者的态度很明确 : 既不能全盘否定 , 也不可全盘肯定。

63、而是要辩证地否定即 " 扬弃 " 。

64、例二 :" 看见鱼翅 " 。

65、作者主张 " 占有 , 挑 选 " 。

66、既反对 " 抛在路上 , 以显其平民化 "; 也反对 " 用它来宴大宾 " 。

67、即不亢不卑 , 不走极端。

68、 用哲学语言叫作要坚持适度原则。

69、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

70、例三 :" 看见鸦片 " 。

71、与对待“鱼翅”一详 , 作者也主张 " 占有 , 挑选 " 。

72、 " 送到药房去,以供治病之用 " 。

73、作者一方面批判那种“当众摔在毛厕里, 以见其彻底革命” 的做法 ,又批判那种 " 出售存膏 , 售完为止 " 的玄虚。

74、用哲学的话说 ,叫作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75、凡事有利必有弊 , 利弊共存。

76、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

77、取其精华 ,去其糟柏。

78、例四 : 对于 " 烟枪和烟灯 " 。

79、“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

80、不全留也不全毁 , 不搞一刀切。

81、它充分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做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2、例五 : 对于 " 姨太太 " 。

83、 " 请是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 。

84、前四种是举物 , 惟这一例是举人。

85、所以处理态度与方法又不同。

86、对于人,要充分尊重其人格 ,要让她们获得人身自由。

87、它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88、人不能占有人、人也不能被人占有! 人民群众不仅是自然的主人 ,也是社会的主人 , 是自己的主人 !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以上五种“拿法”虽各不相同 , 却有一个明显的共性 , 即用哲学家的思考和思辨,用哲学家的眼光和智慧 , 用哲学家的方法和手段,去 " 拿来 "!在文章的结尾 , 作者写道 : 没有拿来的 , 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89、点睛之笔说明 : 任何事物(包括人) 都必须取辩证之态度、唯物之态度、历史之态度 , 并不断地取长补短 , 推陈出新 , 才能成为新事物 ! 才有生命力 ! 才能战胜旧事如 : 说得直截了当点 , 就是要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去 " 拿来 "! 它对于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深刻而深远的 !这篇杂文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也蕴藏着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90、是一篇章难得的哲理性杂文 ! 是一篇富含哲学意境的文学名作 !1.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91、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

92、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93、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94、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不贴切,丝丝入扣。

95、2.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96、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97、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98、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99、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100、反语文章的多处比喻。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