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活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苗朋兴
导读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

大家好,小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固的意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2、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3、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选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译文: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

5、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6、扩展资料整体赏析:《报任安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内容极其丰富。

7、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为什么自甘受辱、愿意接受宫刑,以及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

8、这封书信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2、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3、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4、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

9、《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

10、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

11、文章以过人的丰富、强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形成卓绝千古的浩荡雄伟的气势。

12、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13、其中所表现的司马迁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15、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 注释: 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 或:有的人 于:比 相比 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 鸿毛 :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却像鸿毛一样轻.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7、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18、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19、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

20、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22、征。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24、人都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就比鸟的羽毛还轻。

25、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是有的人死的有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6、 固:必定 或:或者 于:比,相比。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